村居宣讲入户宣教全覆盖 关注反馈落实整改再发力
为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宣传国家打击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切实提升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努力提升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众安全感和政法单位群众满意度,今年八月以来,德安县精心组织,步步深入,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一、村居宣讲全覆盖
德安县委政法委组织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组成三个宣讲团,为期半个月,深入全县92个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逐村逐居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讲及公众安全感政法单位群众满意度提升相关活动。
宣讲活动发放的“德安县平安联创记事本”包含:1、建设平安和谐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致全县人民群众的一封信);2、“亮剑扫黑除恶打造平安德安(重点打击18类黑恶势力宣传漫画)”;3、2018年民间借贷最新司法解释(6点常识);4、县人民法院“执行风险告知书”;5、县人民检察院“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简介;6、严防溺水,正确施救(宣传漫画);7、防范打击电信诈骗,保护市民财产安全(8种类型);8、珍爱生命、远离毒品(5点温馨提示);9、德安司法职能职责及公证法援业务流程;10、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五家单位微信公众号。现场宣讲发放“记事本”近万份。
宣讲活动中宣讲团成员分别介绍了政法各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能职责、相关业务流程及结合工作实际,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黑恶势力的表现形式,包庇黑恶势力的危害及举报黑恶势力线索的方式等;宣讲过程中还不时采用互动方式,如“砍伐或移栽香樟树要判刑您知道吗?”百姓有很多疑惑与不解,宣讲人员就此“以案释法”,“国家法律有规定“香樟树”已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就属“保护植物”,如若砍伐或移栽必须经过林业部门审批,擅自移栽或砍伐必受法律惩处,不要以为在自留地、房前屋后、自留山上的树木就可以自由处置。要求大家遵守法规,保护生态,自己不破坏,别人破坏也要制止或举报”,现场的释法激发了群众互动的热情,增强了现场交流氛围,提高了普法效果。宣讲团还不时地对回答对问题的观众发放小手电、围裙等纪念品,现场发放纪念品六千余份。
二、入户宣教全覆盖
德安县在全县各村居集中宣讲之后,动员全县各单位及时投入到入户宣教活动中,要求“德安县平安联创记事本”户有一册,“三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众安全感、政法单位群众满意度)”及意见建议调查表入户征求意见建议全覆盖。
县城区范围按照“五城同创”34个责任片区130余个责任单位,由挂片责任县领导负主责,挂片单位负责人具体负责,结合城乡环境整治,要求上门上户送“记事本”,讲政策、征求收集意见建议,确保沿街商户、城镇住户全覆盖。
乡镇场则按属地管理,以乡镇场牵头负主责,各村及蹲村扶贫工作队具体负责,结合精准扶贫日常工作,走村入户发放资料、宣讲政策、征求意见,做好上下联络,积极引导群众知晓政策,参与活动,提升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三、关注反馈厘思路
一是关注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政法单位群众满意度反馈问题。各政法单位针对“反馈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逐一梳理,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如对因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知晓而导致误解的,在宣讲宣教过程中,厘清部门职能职责、办事业务流程、投诉途径等进行公开公示,让群众知晓监督,公正评价。
二是关注宣讲宣教过程中征求反馈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及时作出回应,能现场解决或解释的当场回应;现场回复不了的收集整理,专题研究及时作出回复或整改。
三是关注省市督导反馈的问题。召开政法联席会,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立行立改。
四、落实整改再发力
根据县政法联席会研究意见,按照“省委督导里反馈问题中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德安县的问题清单”,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对问题逐一加以梳理,明确整改内容、目标责任和工作思路。
整改方案中要求四个“再”:站位再提高,切实解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宣传再造势,发出强烈的打击信号;线索再摸排,切实找出存在的社会毒瘤;打击力度再加大,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列出“共性问题整改清单”:逐一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明确几项具体工作:一是向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一次专题汇报,并建议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督导推进(调度会)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强化责任落实,部门联动,跟踪督办;三是举办一次“扫黑除恶保平安、法治建设促和谐”——2018年度平安德安建设专题文艺晚会。再造声势再发力。
信用搜索
- 信用信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