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司法行政职能解读
县级司法行政是一个管理服务机构,它的职能概括为六个方面的服务。
一、提供法律法规宣教服务: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培养法律明白人。
1、普法办和新时代普法传习队设在司法局,由司法局牵头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义不容辞。国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要求,统筹安排普法规划、年度计划、普法要点,并督促相关部门履行普法主体责任。如国土局就有责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宅基地管理等,征收办对征地拆迁等法规进行普法宣传的主体责任。让群众明白,法律上有哪些规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违反就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严重犯罪的还要坐牢。如对野生的香樟树,国家已把它列入保护名录,砍伐或贩卖都是犯法的,少则3-5年,是要坐牢的。积极推进全民普法宣传与教育,让全民都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司法局就是普法宣传教育的牵头单位、协调部门和主力军。
2、法建办和农村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办设在司法局,负责法建办日常工作具体实施“培养明白人”工程司法行政责无旁贷。“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家庭都要有一名懂法的人,起码知道一些法律法规方面应知应会的常识;每个小组、每个村(居)委都要有法律明白人骨干(对相关法规知识比较了解,遇事知道怎么找法,知晓如何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问题)。有了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在日常的邻里纠纷调处、民事、刑事官司怎么打,就有一个相对靠谱的身边的明白人来提供咨询与服务。
二、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为调解纠纷(非诉讼)、诉讼打官司作咨询当顾问。对涉及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比如打官司前自己心里没有底,就可以到司法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地方去咨询、打听,听一下律师、顾问等懂法的人怎么说,有什么好主意,到底是调解(非诉讼)解决还是打官司(诉讼)解决?
三、提供法律事务代理服务:纠纷调解拟协议、诉讼官司写诉状。
纠纷调解要拟定调解协议,有的还要经司法确认确保法律效力;诉讼打官司要写诉状、拟答辩词,力求诉求明确,事实清楚,依法有据,选用法条适宜等。这些都需要具备有一定法律法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做得较为规范。
这些法律事务代理,都可以通过司法行政系统寻求帮助。司法行政系统提供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偿代理,一种是无偿援助(法律援助)。有偿代理服务是一般情况下,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以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为您答疑解释、诉讼打官司,办理公证业务、进行法医学鉴定等服务过程中本身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大量的时间,有时还要打车、打印等产生了费用,这些是要委托人(当事人)付费的。法律援助是一种“免费服务”,实际上是对当事人不收费而对经办人办事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国家给予补贴。当然法律援助对象是有条件的,主要针对的是孤寡老人、五保低保户、妇女儿童、残疾人士、未成年人、农民工等,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无钱打官司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人员如有涉法需求,可以通过向村居法援联络点、乡镇法援工作站或直接到县法援中心申请,司法行政部门经过调查核实,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指派专业人员为您服务,这个不收费,所需费用由司法局统筹解决。当然,象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医患纠纷调解、道路交通事故调解等都是不收费的,这些工作大多由基层干部、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等负责处理。
四、提供对服刑、刑释、社矫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远程会见、无缝对接、社矫监管。
在我国对触犯了法律法规的人员,国家是追究责任的。犯了法就要判刑,判了刑就要执刑服刑。简单地讲,服刑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高墙电网之内的监狱(含戒毒所、看守所等);二是高墙电网之外的社区。
司法行政对这些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主要体现在:
(一)对正在监狱服刑的人员:远程会见。
根据江西省司法厅《远程帮教会见系统管理办法》,在我省范围内,各监狱在押服刑人员与亲属监护人可通过视频会见进行可视谈话,亲情帮教,促进改造。主要解决以下这几类特殊人员的现实需求:
一是因路途遥远、经济困难等无法到监狱会见的;
二是因患疾病、年老体弱、身体伤残等行动不便的;
三是家庭发生变故或遭受自然灾害等急需会见的;
四是经监狱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形。
(二) 对监狱服刑期满准予释放人员:无缝对接、安置帮教。
无缝对接——对服刑期满释放回归社会的人员,司法局要派人派车随同当事人亲属、村居干部或司法所人员到监狱去接,办理手续,并陪同到当地司法所、派出所报到,并确定帮扶措施。
安置帮教——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初期在遇到找工作难、生活困难等问题时给予帮助。其中一项就是困难补助——对刚出狱回归社会,由于未及时找到工作,无生活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按照逐月核对逐月参照困难户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最长为六个月。即出监六个月内司法行政是重点关注的。
二是对社区矫正人员:指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决定批准包括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及被裁定假释的。
一方面,对拟社区矫正对象的审前调查评估——即在法院判决之前,受检察院、法院或监所委托,对当事人进行调查评估——到乡镇、村居、派出所、司法所、家属亲属、邻居朋友进行调查,看当事人是否符合社区矫正的条件,如符合就出具“同意接受其在本地落实社区矫正”,如不符合,则也明确“不同意接受其在本地落实社区矫正”的证明。法院在判决时,就有可能判作社区矫正(否则要到监狱服刑),比如酒驾醉驾人员大多数判缓刑,列入社区矫正。另一方面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即对判处在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这些人虽然不在监狱里服刑,但对他们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一要手机或手环GPS定位。只能在本县辖区内工作生活,外出必须请销假,异地执行必须审批变更。二是定时报到。严管每周、普管半月、宽管每月至少到司法局(所)进行人脸识别报到、指纹签到、汇报思想等)。
5、提供司法鉴定公证业务服务:办理伤残鉴定、办理公证业务。
司法鉴定:一般县级司法鉴定主要是法医学司法鉴定,执业范围为法医临床鉴定(伤残鉴定)。
公证业务:公证是公证业务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①民事法律行为②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③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具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规定有十一项可以办理的公证业务范围,其中与我们在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业务有:合同、遗嘱、财产继承、房产转让、家庭财产分割等都可以办理公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证文书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等。
6、对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归口监督服务:日常监管、年检注册。
对辖区从事公共法律服务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法律工作者等进行归口监督服务。如日常监管、年检注册送审等。
欢迎大家有相关需求就到司法局、司法所等司法行政机构咨询,并对日常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如发现诸如违反执业行为规范漫天要价、忽悠当事人、夸口包打赢官司却难兑现承诺等不满意的情况就请告诉我们,让我们更好地改进服务。
信用搜索
- 信用信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最新资讯
